日前,臺州盛世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向臺州市經濟委員會的節能辦遞交申請,請求開展合同能源管理項目。除此之外,另外還有4家企業正在初步審P中。
“合同能源管理作為新興的運營模式,已經慢慢在臺州企業中鋪2,但現狀卻是令人擔憂。”據臺州市經濟委員會節能辦的小王介紹,臺州出現合同能源管理起步艱難的背后,是節能服務企業發展不成熟、環境缺失、制度不健全等種種問題制約。
源頭:節能意識
節能減排的步步緊逼,并沒有讓太多的臺州企業意識到緊迫性,合同能源管理首先在推廣上碰壁。臺州盛世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剛表示,目前臺州用能企業的節能意識并不強烈,多數企業表示節能改造工程可做可不做。
對此,臺州市經濟委員會節能辦的小王也感同身受。她坦言,合同能源管理“叫好不叫座”與臺州企業節能意識的缺失大有關系。“這是個新潮的概念,被企業大范圍地接受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在臺州大范圍實行還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關鍵:技術團隊
原先,臺州華聯超市一家分店每月的燈光能耗消費就要5萬元。為了節省開支,10月下旬,80家臺州華聯超市分店接受節能改造(約2萬根燈管),換上了LED燈和納米燈,據說每盞燈可節能60%。
節能是好事,但負責人吳友軍卻面露憂色。他告訴記者,測試時間只有一兩個月,很難測出節能燈的使用壽命。另外,節能燈費用太高也令人揪心:“普通燈管只要30元,而一根LED燈要160元,納米燈則要260元。”盡管節能服務公司說3年內免費更換,但考慮到壽命和更換費用的問題,他們還是很擔心。
“除了改進設備,節能服務企業還要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務,包括設備跟蹤監測、維修保養等。”小王說,售后服務是企業維持客源的重要營銷手段。而目前多數臺州節能服務企業還沒法做到這一點。
欠缺:融資能力
在小王眼中,專業的節能服務公司除了要有過硬的技術力量,還要有融資能力。后者欠缺,照樣會給企業的正常運作帶來較大困難。
縱觀臺州的5家企業,大多是從事節能燈行業的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弱,技術團隊不夠專業。兩道硬傷的存在,并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節能服務公司。
今年年初,路橋的一家公司跨入這一行,正憧憬著公司的來前景,卻首先在向銀行融資環節受挫。公司負責人舉例,如果一家單位的節能改造需要200萬元的費用,這些錢就需要他們先來墊付,而公司只能向銀行請求援助。“往往因為企業規模不大、抗風險能力不強等原因,而被銀行拒之門外。”有業內人士一語道破。
軟肋:誠信問題
合同能源管理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比較成熟,在臺州卻遭遇尷尬,誠信危機也是一個大障礙。據了解,我國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節能行業標準,節能產品魚龍混雜,嚴重阻礙了節能產業的健康發展。
另外,在節能改造的過程中,節能服務企業需要預先墊付改造詼睿然后雙方從后期的節能利潤中收取獲利,企業單方面撕毀合同隨時可能發生。臺州光輝自控科技有限公司曾經在推廣產品時,就遇到客戶不愿與業主分享節能成果的情況。“所以企業要選擇高信譽、實力雄厚的企業作為服務對象。”公司董事長馬開聰如是說。
扶持:期待政策到位
在臺州,合同能源管理如何能夠又快又好地發展呢?前不久,國務院印發了《合同能源管理財政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將安排中央財政資金20億元,支持合同能源管理I與此同時,有關部門還發布《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落實了四項稅收優惠政策。
“這意味著國家正通過政策扶持來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這有利于臺州企業節能逐步推開。”小王指出,雖然各級政府十分重視節能產業,但目前由于合同能源管理缺少詳盡的操作細則,節能服務企業幾乎承擔了所有風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節能服務企業也非常期待具體操作細則出臺,包括風險的規避、融資渠道的拓寬、第N方認證等。他們希望建立起約束和激勵雙向作用的節能機制,按市場規律運作。
■N接
合同能源管理,對用能企業來說,是一種“零投資”的節能改造方N。簡而言之,企業不掏一分錢,就能完成節能改造,即由節能服務公司為用能單位提供節能項目設計、設備、融資等服務,包括空調、照明改造、售后維修保養等一條龍服務,雙方從最終節約的能源費用中按比例分享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