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得民心、贏天下,靠的是與老百姓同甘共苦;取得今天的輝煌成就,靠的是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我們要以黨風帶政風正世風。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然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活的日└輝#社會上彌漫著一種奢靡浪費、炫耀攀比的氣息。從社會風尚看,人們飲食不求節儉,浪費嚴重;穿戴崇尚名牌,相互攀比;住要豪華,行要排場,事事處處講體面。大排量汽車越來越受青睞,豪華婚禮、豪華盛宴不斷涌現,萬元月餅、百萬元宴席屢見不鮮。從黨風政風看,一些地方┣斕洹⒕偈⒒幔一味求大求洋,事事無與倫比,件件美輪美奐。土地資源大量浪費,城市高度不斷刷新,豪華氣派如“白宮”、“凱旋門”、“天安門”的機關辦公樓不斷進入公眾視線。一些黨員干部衣求奢、食求華、住求綽、車求闊,鋪張浪費、習以為常,燈紅酒綠、見怪不怪。
奢靡浪費之風盛行,危害不可小覷。一是會弱化黨自身的凝聚力,弱化黨對人民群眾的號召力,弱化整個民族的“精氣神”。二是會進一步凸顯貧富差距之懸殊,加劇社會情緒不滿和對立。按去年確定的1196元貧困標準,我國現有貧困人口達4007萬人;大量的中低收入者在為基本的生存而奔波。“富人一席飯、窮人一年糧”,如此強烈的反差難道不值得思慮嗎?三是會助長浮躁俜紜H惹涌動、投資短視、學術造假、選秀風行,踏踏實實做事的人少了,夢想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人多了。整個社會缺乏一種厚重的文化、穩健的氣質、埋頭苦干精神。
奢靡、炫耀、浮躁之風會如此盛行?原因也不外乎兩個方面:
從社會角度看,一是社會價值觀、榮辱觀扭曲。社會主義榮辱觀倡導“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很多人卻反其道而行之。豪華成為“時尚”,節儉成為“落伍”。二是中國-統文化中一些糟粕、陋習死灰復燃。中國傳統文化并非盡是精華,糟粕也不少,如爭面子、講排場、營華屋、建陰宅、納嬌妾等。新中國成立后,革除陋習卓有建樹,但隨著生活的日益富裕,一些陋習卷土重來,腐蝕著人們的生活和精神。三是心理失衡。過去窮,奢靡不了。現在富裕了,-發戶和土財主心態就顯現了。有錢就張揚,富有就奢侈,以求得心理平衡和心態滿足。四是資源節約型社會、低碳經濟的觀念未深入人心。從黨風政風角度看,一是淡忘了憂患意識。新中國成立之初,舊政府因腐敗而覆滅歷歷在目,我們勵精圖治,不敢懈怠,而長期、穩定執政讓一些同志-功自傲,淡忘了憂患意識,隨著生活的不斷改善,易形成驕奢淫逸的作風。二是對新形勢下艱苦奮斗的內涵認識不清。有的人認為,艱苦奮斗就是“吃粗糧、打補丁”,今天我們生活富裕了,不需要這樣了。有的人認為,展示成就、展示國力、展示形象,與艱苦奮斗相矛盾,“艱苦奮斗可-矣”。有的人認為,促進發展、拉動內需、刺激消費與艱苦奮斗相沖突,“奢靡浪費也是在為經濟發展做貢獻”。
要旗幟鮮明地弘揚艱苦奮斗精神,積極營造艱苦奮斗的環境和氛圍。要始終清醒認識艱苦奮斗作風對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性。牢記“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古訓。創業需要艱苦奮斗,守業需要艱苦奮斗,長期執政更需要艱苦奮斗!對富裕條件下“艱苦奮斗”的內涵與形式要有新的認識。“艱苦奮斗”不僅是指以艱苦樸素的行為方式應對客觀條件的約束,也包括以居安思危的態度應對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面臨的各種困難和挑戰,還包括對理論思考與實踐創新的艱苦探索。對艱苦奮斗與展示成就、展示國力的關系,要有正確認堋U故境刪汀⒐力,有助于提升民族自信心,但不能因此而鋪張浪費。對艱苦奮斗與拉動內需、促進發展的關系也要有正確認識。“奢靡浪費”不等于“刺激消費”,要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支持企業生產、技術創新和國家公共建設之中去,用于社會保障和民生工程,增加大多數老百姓的消苣芰Α6源統文化中腐朽思想對黨風、民風的危害要有清醒認識。要研究借鑒建國初期經驗,繼續深入推動移風易俗,形成“以簡樸為榮、以節約為美”的社會風尚,打造健康、從容的國民心態和厚重的國家形象。要通過行之有效的制度和稅收政策,促進艱苦奮斗作風的形成和鞏固。切實芮慷愿骷墩府、部門和國有企業的審計力度,堅決遏制公款消費。同時對高收入者和高消費實行嚴格的稅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