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10月18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節能環保在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高居第一。根據規劃,到2020年節能環保將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發改委隨后在對有關決定解讀時指出,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適應產業綠色發展的國際趨勢,結合我國面臨的資源環境巨大壓力,節能環保產業將以先進適用技術集成應用為重點,大力發展新型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和裝備H發展節能環保服務業和再制造產業等環保產業新業態。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則初步確定,“十二五”期間中國環保投資將達3.1萬億元,較“十一五”期間1.54萬億的投資額大增121%。由此看來,節能環保緊連著國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涉及范圍之廣、牽動的產業領域之多是其他產業難以比擬的,將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
一、節能
“十二五”能耗目標單位GDP能耗再降17.3%
我國于2006年3月發布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F的約束性指標。2006年至2008年單位GDP能耗降低率分別為-2.74%、-5.04%、-5.20%。到2009年,全國單位GDP能耗為1.077噸標準煤/萬元,比2008年降低3.61%。2010年第一季度,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油化工、化工等6大高耗能行業加快增長,導致全國單位GDP能耗上升3.2%,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離20%目標的實現有一定差距。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單位GDP能耗將下降17.3%,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將從70%下降到62%左右。“十三五”期間將下降16.6%,2020年要實現單位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31%。達到該目標除了進行能源結構調整外,節能方面也具有很大潛力。
2010年5月公布的《國務院關于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通知》提出我國將加快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中央安排833億元支持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等F設。
合同能源管理直接受益于國家補貼政策
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廣泛應用于工商業節能領域,據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統計,2009年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投資從2008年116.7億元增長到195.32億元,同比增速為67.37%。合同能源管理及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有望解決節能產業發展的瓶頸。
根據《2009年中國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報告》,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由2008年的417.3億元增至2009年的587.68億元,同比增長40.83%;綜合節能投資從2008年的253.2億元增至2009年的360.37億元,同比增長42.33%。我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投資從2008年的116.7億元增至2009年的195.32億元,同比增長67.37%。據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估算,中國2010年節能服務產業產值有望達到800億元,增速保持在30-40%,未來行業市場容量高達4000億元。
目前我國不斷加大對合同能源管理的支持力度,除了在《節約能源法》中已明確鼓勵發展外,2010年還分別出臺了《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l發展的意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財政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預計未來合同能源管理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工業節能節能技術市場前景大
目前我國工業能源消費約占全部能源消費的70%,工業節能減排意義重大。目前我國淘汰落后產能是工業節能的重要方式,但是可以預計未來將越來越依靠節能技術的推廣。2006年3月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了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其中包括鍋爐窯爐改造、區域熱點聯產、余熱余牙用、節約和替代石油、電機系統節能等。
(1)高效電機:將受益于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和停用低能效電機的政策
2010年6月我國發布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電機推廣實施細則》規定了推廣高效電機的財政補貼具體標準。2010年8月我國又公布了“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電機推廣目錄(第一批)。此外,我國規定2011年7月1日以后能效等級為3或更低的電機將禁止銷售。
我們認為由于高效電機成本高于傳統電機,因此財政補貼后將減少兩者之間的差距,因此會大大提高高效電機的市場份額。此外,根據ResearchinChina的數據,2008年我國能效等級為3或更低電機的比重約為79.8%,因此我國低效能電機停用政策將為高效電機帶來巨大市場前景。
(2)余熱鍋爐:受益于鋼鐵企業技術推廣政策
近些年我國余熱鍋爐產業發展迅速。2000年到2008年按產量計算行業的平均增速為26.1%,而08和09年增速則接近60%。根據ResearchinChina預測,未來5年鋼鐵行業是最主要的余熱鍋爐使用者,其比重為22.9%。但目前我國大型鋼鐵企業使用余熱技術比例較低,僅僅為30-50%,其他行業則更低。
2009年12月我國發布了《鋼鐵企業燒結余熱發電技術推廣實施方案》,提出用3年時間在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中有針對性地推廣燒結余熱發電技術,預期在鋼鐵行業推廣比例達到20%,形成157.5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并計劃實施燒結余熱發電技術的燒結機82臺,預計總投資51.9億元。2010年6月,我國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大力推廣高溫高壓干熄焦、干法除塵、煤氣余熱余壓回收利用、燒結煙氣脫硫等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余熱利用技術的推廣政策將進一步推動余熱鍋爐行業的景氣,在未來幾年繼續保持較高增長。
建筑節能
節能標準不斷提高帶來巨大市場
2010年5月公布的《國務院關于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通知》提出:到2010年底,全國城鎮新建建筑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比例達到95%以上。國外推行綠色建筑(不僅包括節能,還包括節水、節材、節地等),我國將同時推行強制性節能標準和綠色節能標準,節能建筑是事先按標準強制推行,綠色建筑是事后監測評價發證。
據估算,目前我國既有建筑面略460億平方米。截至2009年底,全國城鎮累計建成節能建筑面積40.8億平方米,節能建筑占城鎮建筑面積的比例為21.7%。另一方面,近年來國家提高了建筑節能標準,2005到2010年全面啟動建筑節能和推廣綠色建筑,平均節能率達到50%;2010到2020年,將進一步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平陸諛藶室達到65%。建筑節能市場潛力巨大,節能玻璃、保溫墻體材料、石膏板、節能幕墻等節能材料將因此受益。
二、環保
“十一五”期間我國環保產業可望保持年均15~17%的增長速度。到2010年我國環保產業年產值預計將達8800億元。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占GDP比重逐年提高,從2000年的1.02%提高到2008年的1.49%。在水污染方面,“十五”期間投資規模為2700億元,“十一五”期間為6400億元,增長137%。大氣污染方面,“十五”期間投資規模為2800億元,“十一五”期間為6000億元,增長114%。固廢處理方面,“十五”期間投資規模僅為900億元,“十一五”期間達到2100億元,增長133%,年均增速為18.5%。
“十二五”期間,環境保護將在總量控制、質量改善和環境風險防范上著力。“十二五”期間,環保工作將以污染防治為主,燃煤電廠和工業爐窯脫硫脫硝、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和中小城鎮污水處理、重金屬污染防治、污水污泥處置、土壤修復、農村環境保護、顆粒物等大氣復合污染防治等作為重點。
污水處理
提標、資源化成趨勢,催生MBR等細分行業
污水處理包括工業廢水、市政污水、農業廢水等。據估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工業污水處理廠>市政污水處理廠、農業等領域會有超過1萬億元的投資空間。
城市污水處理產能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據統計,09年底投運的城鎮污水產能達1.06億立方米/日,在建0.52億立方米/日,二者之和接近08年底污水排放總量1.57億立方米/日(包括工業),其中城市污水處理率達73%。“十二五”期間預計年均投產污水產能1000-1500萬噸/日。城市產能建設增速將放緩并外擴,未5年城市新建規模與縣城相當,單廠規模減小。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資金中,預計地級市、縣級市、縣城污水廠、配套管網及城市、縣城改建污水廠分別為260億元、960億元、280億元、773億元、168億元和32億元。
污水排放標準不斷提高,資源化成趨勢。06年原國家環保總局規定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排入國家和省確定的重點流域及湖泊、水庫等封閉半封閉水域時,執行一級A標準。“十二五”規劃氨氮排放將納入約束指標,同時規劃2015年城市污水處理再生利用率提高1.5個百分點至10%。這將推動MBR等新技術工藝發展,催生細分行業。
大氣污染治理
除塵迎來結構調整,脫硫穩定增長,脫硝市場將啟動
“十一五”期間,我國將COD、二氧化硫列入總量控制目標(分別下降10%),目前均超額完成。除塵年均市場規模約200億元,“十二五”除塵市場增長趨于平穩,但是煙塵排放標準有可能從150mg/m3提高至30mg/m3,超過一半需要改造或者更換,袋式除塵由于N有較好的除塵效果,將迎來較快增長。脫硫市場預計年均投資規模可達100億元。我國目前火電裝機6.6億千瓦,2009年脫硫裝機達4.7億千瓦,占71%。“十二五”期間仍有2億千瓦機組需要改造,同時每年還需新建3000-5000萬機組,而已建部分每年10%需要更新。此外,鋼鐵燒結機脫硫將成為新增長點。
隨著環保標準不斷提高,氮氧化物也逐步列入控制目標。2008年我國裳躉物排放量達到2000萬噸,成為世界第一排放國。若無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20年將達到3000萬噸,給我國大氣環境帶來巨大威脅。2010年1月,國家頒布《火電廠氮氧化物防治技術政策》,規定低氮燃燒技術應作為燃煤電廠氮氧化物控制的首選技術。當采用低氮燃燒技術后,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不達標或不滿足總量控制要求時,應建設煙氣脫硝設施。“十二五”期間,氮氧化物將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總量控制范疇。目前脫硝加價政策正在研究當中,一旦出臺將催化產生脫硝子行業,但預計規模相對脫硫要小一些。
固體廢棄物處理
“十二五”期間增速最快的環保一級子行業
固體廢棄物包括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危險廢棄物處理、醫療廢棄物處理等領域。其中生活垃圾處理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行業起步稍晚于污水處理,但目前發展差距較大,產能建設高峰期仍未到來,其中垃圾處理費征收不全是重要制約因素。02年實施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以來,到07年底約有380多個城市開征垃圾處理費,開征比例約60%,而收繳率不到50%,導致地方政府缺乏垃圾處理項目資金。
2009年我國城市垃圾清運量1.56億噸,無害化處理率72%,存在近30%處理能力缺口,累積堆存量達70億噸,此外清運量每年還有3-5%自然增長。現有處理產能中填埋占80%以上主導地位,超過1/3未達衛生填埋標準(2006),即使達標也始終避免不了潛在的二次污染。更關鍵的是第一批集中建設的填埋場因城鎮化進程加快而使用年限縮短,未來幾年內面臨封場,將造成處理能力大幅下降。
垃圾焚燒產生的“二惡英”問題引發了很大爭議,行業發展速度有所放緩。爭議過后,垃圾填埋比例將加速下降,焚燒和綜合處理共同發展。目前垃圾處理收費機制正在試點,預計“十二五”初期將得到有效解決,從而加快行業發展。據相關信息,“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將投入超過5000億元用于固廢處理,其中1000億元用于生活垃圾處理,1000億元用于自來水廠污泥處理,3000億元用于流域污泥治理。“十二五”期間垃圾處理行業年均復合增速在20%以上。在設備領域,垃圾焚燒設備投資占到總投資50%,工程設備商首先受益,而專業運營鄙桃步迎來較大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