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資源稅的征收再次提上日程。
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將繼續推進費改稅,全面改革資源稅,這使得煤炭資源稅問題再次成為注目的焦點。
據稱,改革方案今年年內有望出臺,稅率將高達3%到5%,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
煤企轉嫁成本或將推高煤價
自從國家放開了對電煤價格的管制,煤炭價格已經完全市場化,煤價向資源價值的回歸將加速。隨著煤炭需求不斷擴張,國家關閉和限制中小煤礦的安全門檻提高后,煤企定價話語權在逐步提升,成本轉移能力也在增強。
有業內人士指出,對煤咂笠刀言,資源稅的上調短期內必然會增加企業成本,但是否會影響企業業績,還要看價格能否將成本剛性上升轉移到下游,這取決于煤炭供需形勢、各煤炭企業的議價能力,以及煤炭的需求彈性。
開灤股份證券部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這要看下游市場如何,如果煤炭市場比較好的話,可以轉嫁一部分成本。我們測算了一下,如果沒有轉嫁成本,按照5%的稅率征收的話,每股收益大概會減少0.01元,全年利潤會減少1億。
平安證券煤炭行業分析師張順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增加的成本企業轉嫁不出去的話一定會影響業績,但是轉嫁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肯定能轉嫁出去。此外,這還涉及到年底的一個煤炭價格的談判,如果在這之前征收的話,煤炭價格是一定會漲的。
他還認為,總體來講,資源稅主要是調節煤種之間的稅收,已經預熱了幾年,市場和相關企業已經有所準備,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推出來,跟煤炭行業有所抵觸有一定關系。
昨日,煤炭板塊繼續遭受獲利盤回諗籽梗行業全面下挫,板塊平均跌幅4.11%。延續資金大量流出該行業之勢。兗州煤業下跌6.95%、山煤國際下跌4.83%、國陽新能下跌6.87%前期大漲股票全線大幅回調,恒源煤業跌7.19%領跌煤炭股。
火電企業雪上加霜
國內煤炭的主要用途是發電,煤炭資源稅上調意味著電廠成本進一步提高,這對于當前本已虧損的火電企業來說,可以說是雪上加霜。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報告顯示,1-8月份,受上年年末銷售電價疏導的翹尾作用,電力行業利潤總額972億元,同比增長108.5%。但是火電企業利潤從上年同期的268億元下降到220億元,中部六省、山東省火電繼續全部虧損,并新增加了東北三省火電全部虧損。這是一場火電行業的普遍危機,一方面是節能減排的硬性指標,另一方面則是長期以來“市場煤、計劃電”機制下,火電企業話語權的喪失。利潤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煤炭價格同比繼續上漲。
日前公布的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報告也顯示,火電上市企業已經位列上市公司虧損榜首位。比如,華銀電力、漳澤電力、華電國際、深南電、ST豫能5家火電企業列入虧損企業前20位,其中前三家企業分列第一、第三及第四位。各公司在分析虧損原因時不約而同地把“原料價格上漲”放在首要位置。
漳澤電力的三季度報告稱,今年1至9月預計累計虧損3.8億元到4億元,該公司稱企業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煤價保持高位運行,而發電量持續保持增長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煤炭資源稅的征收肯定會讓煤企轉嫁成本,煤價肯定會漲上去。”漳澤電力證券事務代表崔李沛說,公司已經承受不住現在的煤價,除非電價也漲,否則公司沒有任何盈利空間。
華電國際董秘周連青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還沒有正式分析具體會對公司有多大影響。這不能一概而論,對每個電廠,每個地區可能情況不一樣,要進一步分析論證。
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的電價形成機制是造成火電企業虧損的重要原因。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報告》更為明確地將火電企業虧損歸因于“市場煤、計劃電”的價格機制。因此,應盡快落實&電聯動政策,加快推進電價機制改革。在合理的電價機制形成過程中,同時加快資源性產品價格機制改革步伐,以形成合理的電力定價機制。